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资料图片)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4、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5、3.借问:请问。
6、【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7、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8、【名句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9、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10、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11、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12、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13、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14、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15、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16、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17、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18、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19、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20、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21、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22、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5、意思:清明这天毛毛雨,纷纷扬扬;孤身赶路扫墓人,心境凄凉。
26、“请问哪里有酒店,借酒消愁?”牧童笑笑指远方:“杏花村有!”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27、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28、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29、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唐杜牧《清明》的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30、借问路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远远的指向杏花山村。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上一篇:一半是音综 一半是传奇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5月17日,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据了解,近日,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广告写道:中日韩三国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