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电商,迈向万亿之后_当前播报
发布时间:2023-05-28 05:46:18 来源:枫投圈


【资料图】

5月22日晚,快手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在上市后首次实现了集团层面整体盈利。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快手实现25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9.7%,集团经调整净利润4200万元。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最近一年多,快手挣钱能力在持续提升,在国内业务连续四个季度经营层面盈利之后,今年终于迎来集团层面净利转正,也意味着快手终于要驶入盈利快车道。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商业生态的快速推进,尤其是广告业务的增长。
作为快手收入的第一大来源,一季度快手商业化广告收入(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130.6亿元,对整体收入的贡献度高达51.8%,同比增长了15.1%。尤其是品牌广告增长显眼,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超过20%。
在商业化领域多年修炼内功后,快手的盈利能力正在集中释放。
三大经营风向标

当直播与电商发生化学反应,不仅带来“人、货、场”的革命性升级,也重构了电商行业生态和游戏规则。

2022年9月,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带队快手电商,“这体现了快手对电商业务的超级重视,以及对未来的高度期待。”
在5月9日的快手电商引力大会上,程一笑接手电商业务后首次公开演讲,进一步阐释了“信任电商”的进化,即让消费者在快手,通过值得信任的主播和内容,发现适合自己的低价好物。
信任电商被细化为“低价好物、优质内容、贴心服务”三大经营风向标,程一笑同时宣布拿出600亿流量激励优秀的经营者。

这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符合正向经营规则的人,将获得更多流量支持,从而获得先发优势。

三大经营风向标中,“低价好物”是核心。这里的低价好物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9块9包邮,过往的价格竞争中极致低价往往伴随着低质,无法筑起长效经营的根基。而快手的低价好物兼顾价格与品质,满足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好物”时的高性价比需求。

2022年,在快手购买海尔家电的用户中,超过20%的打包“全套购”,平均客单价六七千元。不仅是因为快手与海尔联手给出价格优惠,还因为有品牌的质量保证。

在这个过程中,优质内容是吸引用户为好物买单,促成转化的关键。用快手商业化内循环及流量业务负责人孔慧的话说,“内容本身就是商品”。
好的内容影响消费者的心智,形成种草。这是整个交易环节中最上游、最有创造力的部分。短视频平台天然具有很强的内容属性,而传统电商平台们不断发力内容化、短视频化,正是想弥补自身在这方面的劣势。
在内容粘性的带动下,目前每天有超过1亿用户在快手进行美食、美妆等消费决策;有1.7亿用户在购买汽车等大件消费前,会在快手观看相关内容。独特的内容生态下,新用户更加敢下单,老客户复购率达到了七成,即使是珠宝玉石这样高决策成本、个性化很强的非标品,也有了全新的机会。
信任电商第三个经营风向标是贴心服务。这有助于促成交易落地,同时加固用户、经营者、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信任电商的演进中,快手试图通过店铺体验分、带货口碑分、商品分将三个风向标变为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兼顾了商品、内容、售后服务三层面,同时与流量、补贴、权益和活动门槛等直接挂钩,是平台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从电商经营的角度看,这三个指标构成了交易的内核,是快手电商的行为规范。符合三大经营风向标的经营者,能够有效提升商品与买家的适配度和匹配效率,获得进一步的成长空间和增长弹性。

表现超预期,仍然是业绩支撑
‍‍
Q1快手电商GMV 2248亿,同比增长28.4%,超出市场预期。
而Q1,电商等其他收入同比增长达到51%,36氪计算电商的变现率为1.26%,同比环比均大幅度提升。这说明快手电商的商业化步伐本季度在大幅加速,反应了快手对电商业务的信心,毕竟传统电商平台都在降低佣金以留住商家。
快手电商GMV、收入可喜的增速,是盈利的重要支撑。
在流量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快手电商的侧重点,从流量本身,趋向于“转化率”、“客单价”、“用户内容反馈”等精细化、效率指标,以期让现有流量更高效的变现。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程一笑公开表示,“资源要向向优质经营者倾斜。”
而快手对达人、店铺都推出了更细致的评分体系。快手已经将原有的购物体验分改为店铺体验分、带货口碑分和商品分,分数高者得到更多资源。
但是,把视角拉高到整个直播电商行业。
快手和抖音乃至整个直播电商行业,在去年以及今年初的高增长,得益于两个因素:其一疫情封控,消费大盘景气度不高,而商家急于低价清理库存,提高周转;其二是消费者居家,且需要极致性价比产品。
网经社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直播电商增长率分别为227.7%、136.61%,83.77%,增速下降。2022年,交易规模达到35000亿元,同比增长下降到48.21%。
而快手电商GMV增速也从2021年的78.2%走到了2022年的32.5%。
当然,直播电商的增速和快手电商的增速,对比2022年社会零售总额以及网络零售总额,依然大幅度跑赢:货架电商平台比如京东,Q1季度收入增长仅1%。
但是,在Q1之后,线下消费进一步复苏,居家红利消失的情况下,直播电商是否还能有比较优势呢?
另外,当电商赛道流量红利消失,为了留住用户和商家,传统电商平台都在降低佣金,打低价内卷。
在未来可能长期慢速增长的电商行业,拥有商品优势的货架电商的“低价”、“低佣金”动作,势必会“卷到”直播电商,而后者在流量和达人侧有优势,商品则是短板。
所以,今年电商引力大会上,程一笑所言三个风向标,会将“低价好物”放在首位,后面才是优质内容、贴心服务。
而提升货品质量和丰富度,并不像提升流量一样立竿见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商家的归商家,达人的归达人
‍‍‍‍‍‍
内容平台发力电商业务具有天然的复杂性,往往容易混淆生态中内容达人与商品卖家的角色,大部分经营主体还具有双重身份。
传统意义上的卖家,以品牌和源头好货为主,优势在于供应链;达人则擅长以内容和社交获取流量,扮演的是 “买手”加“推销员”的角色。
“买手”站在的是消费者这一边,达人作为决策代理人,可以帮助消费者从海量商品中挑选出适合的低价好物;“推销员”则是代表商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心智,实现产品种草和交易拔草的一体化。
功能角色的划分,并不是制造割裂,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生态参与者各司其职,深耕所长。快手电商作为平台方,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针对性的资源倾斜和扶持帮助。
在达人一侧,快手电商计划通过产品工具帮助尾部达人自动化选品,同时成立好物联盟帮助头部达人引入优质品牌。上文所述的带货口碑分,也是为了激励达人自我成长。
在商家一侧,快手电商推出的“川流计划”,就是为了打通原来相对独立的达人分销和品牌自播。本质上,是通过达人分销帮助商家定位客户群,并将这一群体精准推荐给商家自播,同时也对分销达人进行流量奖励。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川流计划”给生态内的经营者整体带来了15%的GMV增长,这个数据在二季度预期可以达到20%以上。
引力大会上,快手电商宣布未来激励流量将从300亿增加到600亿。翻倍的投入,说明策略的前期验证,获得了有效的反馈。
今年的618大战开战在即,快手电商在新风向的指导下,通过新方法论打造出的新生态关系,也将迎来一次大考。通过这次引力大会不难发现,整个电商行业的竞争态势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回归零售本质,全域精细化运营,发力生态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当鲤鱼跃上龙门,迈入万亿门槛的快手电商,前行步伐也要从激流勇进,变为驾雾腾云。
(转载自36氪等,由枫投圈整编而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