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持续通胀、各国央行加息不止叠加美国债务上限到期的困扰,使得全球债券市场上月再次经历了一番动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月初从3.59%震荡下行,中旬转而向上,下旬时最高触及3.86%的高位,月底则由于债务上限谈妥而回撤至3.6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月度收益率水平来看,美债收益率曲线总体趋平,但前端收益率最多上升79个基点(1个月期美债),而长端几乎持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5月3日升息25个基点后,除1个月期美债收益率外,其余期限美债收益率一度全线下跌。与此同时,短端美债与中长期美债收益率继续维持倒挂,截至5月31日, 2年期美债收益率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为76个基点,比上月初走阔23个基点。
上周末,白宫与众议院终于达成协议,债券交易员的关注点从此前是否会提高债务上限,转向担心提高债务上限对货币市场意味着什么。根据此前预计,如果临时协议未达成,财政部将很快通过在第三季度末之前发行超过1万亿美元的债券来补充现金余额。
然而,随着财政部与银行争夺现金,贷款机构可能会看到自己的短期融资利率上升,迫使它们提高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美国银行分析师估计,这将产生与加息25个基点相同的经济影响。交易员们已经预测,美联储可能在7月前将基准利率再上调25个基点。
尽管短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因协议的达成而下跌,但由于投资者会试图评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短债跌幅将是有限的。
智慧树投资公司(WisdomTree Investments)固定收益策略主管凯文·弗拉耐甘(Kevin Flanagan)表示,"短期美债将出现条件反射,因该市场已承受了不确定性的负担。因此,收益率从高点回落,但由于财政部将增加短债的发行,该市场的收益率有一个底线。
上月,债务上限之争在市场上引发了紧张局势,投资者要求提高即将到期债券的收益率。数据显示,6月初到期的金融工具利率上周一度突破7%。信用违约掉期(CDS)是一种允许投资者为违约提供保险的衍生品,其价格的峰值远高于2011年债务上限时的水平。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四(5月25日)收盘,其现金余额减少至390亿美元。这比前一周周末的大约600亿美元和本月初的3160亿美元有所下降。上周五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约670亿美元的"非常措施"可供其使用。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到下个月底,美国现金储备或财政部一般账户将飙升至5500亿美元,3个月后将达到60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短期利率策略师Efrain Tejeda预计,未来3个月美国国债发行规模将达到7300亿美元,6月至12月期间将达到约1.25万亿美元。在2017-2018年的债务上限事件中,财政部最终在大约6周内发行了5000亿美元的短债。
假设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在X日期(6月5日)之前获得通过,财政部将需要发行更多债券,以补充在紧急措施期间因无法借到更多资金而消耗的资金。这一时期始于2023年1月中旬,当时美国联邦债务上限刚刚突破31万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国债招标计划,该机构将在未来几天发行114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预计将向投标者支付更高的收益率,以满足其要求。
Glenmede负责投资策略的副总裁迈克尔·雷诺兹(Michael Reynolds)表示,许多股票投资者权衡后,可能会发现投资美国国债的回报高于股票。他说,这将暂时从股市吸走一些流动性。
此外,新发行的债券“将继续收紧经济状况,并在短期内保持较高的前端收益率,”DWS集团美洲固定收益主管乔治·卡特拉姆伯恩(George Catrambone)表示。他还说,财政部也有可能宣布更大规模的债券发行,并更新到期时间表。
“所有这些都可能增加波动性,扩大息差,但最终将继续为股市和市场已经习惯的低债券收益率提供真正的替代品。”他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5月17日,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据了解,近日,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广告写道:中日韩三国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